光武帝(25-57),姓刘名秀,南阳蔡阳人(今湖北枣阳西南)人,刘邦九世孙,新莽末年与兄刘演加入绿林军,以恢复汉室为号召,于昆阳一战立下大功。刘秀在更始政权中,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,经营自己的基地。更始三年(25年)六月,他在高(今河北柏乡北)称帝,是为光武帝,年号建武。九月,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。十月,刘秀定都洛阳。刘秀仍称汉朝,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以东,史称东汉。建武三年(27年),刘秀灭赤眉军,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,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,至建武十六年(40年)完成统一。刘秀建立东汉后,在政治上改革官制,加强对官吏的监察,强化对军队的控制。在经济上,实行度田,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,提倡垦荒,发展屯田,安置流民,赈济贫民。在思想上提倡经学,表彰名节。由于这一切措施,使当时社会安定,生产发展,东汉王朝得以兴盛,史称光武中兴。在位三十三年卒。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。史称其才兼文武,豁达有大度。他长于用兵,善于以少胜多,出奇制胜。在昆阳之战中,他知人善任,中兴二十八将大部拔擢自小吏、布衣、行伍之中。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,不念旧恶,但赏罚严明,虽仇必赏,虽亲必罚,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。光武在战争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,还在于他注意讲求策略,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。他在统一战争中,善于采用政治攻势,如宣布释放奴婢、刑徒,减免赋税刑法,用以瓦解敌军,壮大自己的势力。他还注意整饬军纪。早在他担任更始政权的将军时就注意约束部下遵守军纪,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。在统一全国之后,光武仍能兢兢业业,勤于政事,每旦视朝,日仄乃罢,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,夜分乃寐。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,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,也维护了国家统一,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,《后汉书》作者范晔论曰:虽身济大业,竞竞如不及,故能明慎政体,总榄权纲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,退功臣而进文吏,戢弓矢而散马牛,虽道未方古,斯亦止戈之武焉。司马光也说:帝每旦视朝,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,及天下既定,乃退功臣而进文吏,明慎政体,总揽权纲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,故能恢复前烈,身致太平。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。光武晚年,虽因迷信图谶,宣布图谶于天下贬逐了桓谭、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,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,兢兢业业,勤于政事,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。以上这些评论,对于评价汉光武帝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近世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光武帝说: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,在政治上有优势,在军事上有谋略,再加上禁止虏掠,争取民心,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。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,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,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。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,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,都起了极大的作用,因之,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。